![]() |
![]() |
|
![]() |
![]() |
首页 >> 拉祜资讯 |
澜沧竹塘:冬季马铃薯嵌入“科技芯” 来年收获新“薯”光
来源:澜沧县竹塘乡 文:鲍茜茜/图:胡洋山、苏慧琴 时间:2023-11-28 阅读: |
近日,走进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冬季马铃薯示范基地,随处可见薯农们忙碌的身影,薯农们背着竹篓,手里拿着锄头、铁锹、水桶在田间来回穿梭,开沟、播种、施肥、回土、覆膜等工序一气呵成,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处处绽放着来年丰收的新“薯”光。 当前正是冬季农业开发的良好时期,澜沧县冬季马铃薯示范基地抢抓节令,依托澜沧县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与丰富的土壤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土壤和气候优势,结合云南省打好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发展战略,以中国工程院智力和人才优势为契机,充分发挥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农业科技素质和发展技能,走绿色生态、特色鲜明、科技引领、产品知名的农业产业现代化道路,以冬季马铃薯为主的冬季农业产业培育成澜沧县巩固脱贫成效的特色产业为契机,加快推进冬季马铃薯种植,实现经济、生态、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澜沧县竹塘乡抢抓秋冬农业种植时间节点,依托中国工程院的强大科技人才力量,在朱有勇院士及其专家团队的带领下,市县乡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下,提前规划秋冬农业生产计划,2023年计划在冬季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核心区种植冬季马铃薯400亩,其中种植品种为丽薯6号的种薯300亩、云薯902种薯50亩、青薯9号种薯50亩。涉及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7个村民小组101户395人,每亩向农户发放种薯240公斤,共计发放种薯9.4万公斤。 专家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从种薯处理、整地、播种技术、施肥、田间管理等多个方面对薯农进行冬季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为播种打好坚实基础。 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二组刘里保激动地说:“我家今年继续种植10亩冬季马铃薯,专家们给我们发放种薯、肥料、地膜等,种植前对我们进行种植、施肥、覆膜、防虫、除草等技术培训,为我们查摆去年种植的不足,刚刚收获了旱地水稻,现在冬季种下马铃薯,来年肯定有大收获,我家这块地一年四季都有收获,真是‘冬闲田’变‘致富田’。” “我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实用技能指导班的学员,先后学习林下三七种植、畜牧养殖、茶叶种植、电子商务、辣椒种植等技能培训,在院士专家技术团队的帮助下,我从一个无技术、无计划的普通农民慢慢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转变,通过‘科技+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我成立了竹塘乡云山村澜沧拉虎雅福丹花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我家今年计划种植8亩冬季马铃薯,我还种植了朝天椒、线椒、螺丝椒等三个品种的辣椒,多个产业的发展,使我家能够有多方面的收入,今年继续种植冬季马铃薯,我家明年也会迎来新一年的好生活。”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云山五组村民李福充满着希望。 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张文清高兴地说:“我们村以‘党总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今年与销售商合作售卖冬季马铃薯,既提高了冬季马铃薯的销售率,也扩宽了销售渠道,近期播种冬季马铃薯,明年到了收获期,我们将继续加强与销售商的合作,带动薯农致富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澜沧县竹塘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人员苏慧琴充满信心:“我们今年也按照计划向薯农发放物资、教授冬季马铃薯种植技术,依靠朱有勇院士及其专家团队的科技力量,我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科技本领,学到了更好的种植技术,还能更好地指导薯农进行种植,提升马铃薯品质,为来年的丰收提供很好的技术保障,促进群众增收,努力让‘小作物’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
本文来源:澜沧县竹塘乡 文:鲍茜茜/图:胡洋山、苏慧琴 |
上一篇: 澜沧融媒上榜!! 下一篇: 来雪林佤山,赴一场与桫椤的“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