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拉祜资讯 通知公告 视频新闻 党建之窗 文化旅游 综合栏目 专题栏目 热点转载
 
首页 >> 拉祜资讯
 
澜沧县委组织部:“两园一基地”绘就民族团结新图景

来源:澜沧县委组织部 杨晓杰 东回镇 石芮 时间:2025-09-27 阅读:

近年来,澜沧县坚持“三个赋予”意义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两园一基地”(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孵化园、沪滇协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为创新载体,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人才服务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紧密结合,让各族群众在共学共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红链连心,党建串起团结纽带

图片

坚持“就业民生之本”理念,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东西协同”一体化服务矩阵,统筹上海援滇干部、本土干部和社会力量,靶向解决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难题。在园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先锋岗”“民族团结示范岗”,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12项“一站式”服务。创新“创业导师+”结对模式,58名导师累计开展指导活动67场,带动132名各族青年成功创业,让“两园一基地”成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课堂”。

产创融情,服务织就共富云锦

图片

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澜沧县通过提供全链条、差异化的精准服务,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推行企业开办“3日落地”,累计引进企业113家(沪企13家),注册资金4.4亿元,实际投资超1亿元,累计新增产值2.6亿元。设立“民族手工艺创业专区”“双语创业服务站”,尊重和包容民族文化差异,精准服务少数民族创业者。搭建“县乡村三级就业网+东西部协作直通车”立体服务体系,线下依托零工市场建立“15分钟就业服务圈”,提供“点对点”精准送岗服务;线上通过“澜沧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平台实现岗位精准匹配,组织化输送18.01万名各族群众跨区域就业。开发乡村旅游讲解员、非遗传承人等特色岗位,吸引1.2万名各族群众“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深挖民族文化“富矿”,打造“非遗+文创+旅游”创业生态圈,在澜沧街设立“民族创业街区”,孵化50余家民族餐饮、手工艺合作社。深化沪滇“四个+”协作,不仅推动农特产品销售额2783.55万元,更引入益生菌有机肥厂、咖啡精深加工线,建成阿里巴巴澜沧数据标注中心,带动农业、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发拉祜族、佤族等10余个民族“IP衍生品”,非遗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0%,实现“文化认同”与“产业增值”双向赋能。

匠心铸魂,技培浇灌团结花

图片

构建“技能培训+文化浸润”双育体系,在“非遗工匠学堂”“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开设咖啡烘焙、电商直播等课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嵌入课程教学,年均开展100余场“技能+文化”融合教学,累计培训2709人次,培育咖啡师、手工艺匠人等各民族技能人才500余名,就业率达92%。创新“主课堂+分课堂”全域覆盖模式,以县级实训基地为核心,辐射20个乡镇分课堂,组织9.2万名各族群众参与职业技能培训,450个创业项目获得“云岭创业贷”精准滴灌,带动就业1300人以上,形成“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片”的倍增效应,全面促进各民族群众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移风易俗 “小行动” 撬动文明新风 “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