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拉祜资讯 |
|
春风化雨 宣教无声润心田——澜沧县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源:云南民族时报、澜沧县委统战部、澜沧县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5-11-09 阅读: |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各族儿女的心田,激励大家传承光荣传统,续写民族团结佳话。牢记殷殷嘱托,澜沧县以文脉传承为根基,以文化认同为动力,以社会融合为纽带,以组织保障为支撑,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边疆民族地区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澜沧样本”。 近日,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为主题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精神巡回宣讲报告会走进澜沧县,宣讲会上,四位市委宣讲团成员紧扣主题,从不同维度展开宣讲,让在场学员深刻感悟民族团结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开展“三下乡”活动 为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随处可见、随处可感”,澜沧县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全域宣传矩阵,着力打破传统宣传壁垒,持续深化与主流媒体及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协作,不断拓宽对外传播渠道。积极构建领导干部带头讲、理论工作者示范讲、“能人”生动讲的分众化宣讲模式。通过文艺宣讲、应急广播、群众会议、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民族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2025年以来,深耕“笙声传乡音”理论宣讲品牌,县委宣讲团深入基层,运用民族语言和鲜活事例,生动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3年来累计开展各类主题宣讲457场次,覆盖干部群众11万余人次。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非朝夕之功,需要群策群力、久久为功。 “大姐,刚刚听你说住在边境,如果有人和你打听巡逻路线、部队驻地这些信息,就算人家给你钱也不能说”“大哥,澜沧是多民族聚居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要互相尊重”…… 在街子天,澜沧县人民检察院在澜沧新街最显眼的路口支起“普法小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宗教事务条例》、民族团结知识等一并传递,法律的严谨与民族的温情悄然相融,随着群众归家的脚步洒向村村寨寨。 为满足各族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解决语言沟通障碍,县人民检察院由精通拉祜语、佤语等民族语言的干警组成“双语普法队”,在群众饭后闲暇时段,将普法现场“搬”到群众身边。为将民族团结的基因和法治精神的火种深植于各族青少年心田,县人民检察院走进中小学课堂,创新采用“互动问答+情景模拟+双语教学”等形式,引导他们认识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书画展览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观看 近年来,澜沧县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主线,从制度设计到实践落地进行了全面统筹。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澜沧县2025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实施方案》,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精神,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等内容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主题党日、干部职工会等学习内容,通过开发特色课程、组织专题研讨、开展现场教学等方式举办培训班,实现党员干部培训全覆盖。 澜沧县特别重视青少年群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早早生根发芽。2025年,澜沧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与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科协等单位联动,到惠民镇芒景村小学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围绕“牢记嘱托共奋进 民族团结谱新篇”主题,向各族学生发放图文并茂的民族团结知识宣传册,讲解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澜沧县策划开展“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民族特色集市、中医药夜市等特色场景,吸引数万群众参与。全面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通过“小手拉大手”把说好普通话延伸至每一个家庭。2024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普通话培训260余场次,培训各族群众1.2万余人次,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连,搭建起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 漫步今日的澜沧县,景迈山古茶林飘香千年,民族歌舞欢快热烈,市集上各族群众交融互通。这些生动的场景,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鲜活样本。 面向未来,澜沧县将以更远的目光、更广的胸怀、更稳健的脚步,持续擦亮文化底色,搭建创新的交流舞台,开辟融合的实践路径,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这崭新的时代图景中,擘画一幅绚烂而温暖的民族团结进步长卷。
山康节活动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 |
| 上一篇: 快递翻山越岭!澜沧启用无人车 包裹直达村民家 下一篇: 茶香千年 山情深聚人心——澜沧县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