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拉祜资讯 通知公告 视频新闻 党建之窗 文化旅游 综合栏目 专题栏目 热点转载
 
首页 >> 拉祜资讯
 
经验典型 | 澜沧边境幸福村的“幸福秘籍”

来源:澜沧信息网 时间:2025-11-13 阅读:

作为一个边境线长80.56公里,有2个边境乡(糯福乡、雪林乡)、8个沿边行政村69个自然村的自治县,澜沧县切实加快沿边地区产业发展、交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8个沿边行政村先行打造5个具有特色亮点、可学习借鉴推广的“提格型”村寨,通过“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辐射模式,边境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边境地区呈现出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健全机制强保障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建立“四牵头”工作机制。不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及时研判分析边境幸福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建设工作高效运转、责任层层压实。科学规划引领。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澜沧县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任务分解》,明确责任部门,为工作精准导航。对照6个方面22项指标在8个沿边行政村开展“回头看”,精准查找短板弱项,科学编制《澜沧县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项目库(2024-2025)》,共谋划储备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4711.62万元,为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弱项。强化思想引领。充分发挥乡镇干部、村组力量、驻村工作队作用,每月至少1次深入村组开展政策宣讲,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厚爱传递到边境一线,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常住人口100人以上的沿边村民小组均已有3名以上党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思想根基。

图片

项目支撑促提升

强化资金保障。高效统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整合涉农资金等资源,2024-2025年科学合理投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资金1361.17万元,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项目取得实效。全县8个沿边行政村69个自然村通硬化路率100%,危险路段全部设置必要的生命防护栏,道路皆有路政及专人维护;自来水普及率95.81%;供电可靠率99.89%;5G网络覆盖率100%,20户以上自然村及以上地区,已实现至少一家通信运营商的5G网络和千兆光网覆盖。

图片

做强产业增后劲

壮大特色产业。立足传统产业根基,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引入澜沧一盏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构建合作社与公司与农户利益联结“双绑”机制,大力推广“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签订承诺书防范农残风险,让茶叶既“优质”又“优价”,长效保障茶农增收。联合农资企业技术团队深入村寨,开展鲜叶规范采摘、农残科学管控等专题培训,让1000余名茶农掌握了实用技能。8个沿边行政村已完成主导产业一村一品申报(茶叶),并得到省级认定,均有1个以上规范运营的农民合作社。持续壮大柠檬、甘蔗、花椒、肉牛、湖羊等高原特色种养殖业,8家合作社发展种养殖带动农户1646户,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已达到10万元以上。

图片

发动群众固成果

文化睦村赋能。依托春节、新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沿边群众开展篮球、陀螺等一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让各族群众在亲密融洽的民族团结氛围中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沿边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活动80余次,文体器械覆盖率达100%。激发内生动力。实施“微花园、微果园、微菜园”“三微”建设行动和“一天一小扫、一周一清扫、一月一整治”“三个一”行动,持续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落实联户分片包干责任制,8个沿边行政村69个自然村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达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65.22%;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全县平均水平16410元,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广大边民真正成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积极参与者、有力建设者、共同受益者和坚定守护者,不断巩固和拓展建设成果。(澜沧县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指挥部 李冬梅 李燕 澜沧县民宗局澜沧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澜沧县总工会架起沪滇连心桥!26名困难职工圆梦上海“微心愿”暖心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