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拉祜资讯 |
|
澜沧县发展河乡:深植文化根脉 绽放团结之花
来源:澜沧县委统战部、澜沧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澜沧县融媒体中心、发展河乡 许梦诗 时间:2025-11-18 阅读: |
近年来,澜沧县发展河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抓手,通过系统化培训、常态化活动、全民化参与,不断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文化内涵与强大精神动力。 聚焦人才培养,夯实文化传承根基 针对基层文艺人才储备不足、传承链条面临断层的现状,发展河乡将文艺骨干培育置于文化工作首位。2025年,乡党委、政府精心组织文艺骨干专题培训2期,特邀县文化馆专业舞蹈教师授课,覆盖全乡80余名文艺骨干。培训突破单一技能传授模式,构建“理论溯源+文化解码+实操演练”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理论授课环节,通过图文并茂的系统讲解,清晰勾勒哈尼族舞蹈从远古祭祀到现代节庆的历史演变脉络,深度解析经典舞步中蕴含的山地农耕劳作智慧与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团结寓意,让学员在溯源中感悟文化根脉。实操环节精选《嘎汤帕之约》《竹筒舞》等特色剧目,在举手投足间传递民族文化。学员们通过互学互鉴,不仅提升了艺术表现力,更深化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认同,真正实现了“以舞为媒、文化凝心”。
搭建展示平台,激活乡村文化生态 以“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为理念,发展河乡着力打造“群众村晚”文化品牌。黑山村成功举办“共筑民族团结誓言 喜迎新年歌颂党恩”主题晚会,吸引各族群众300余人参与。晚会节目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阿卡迷达》展现农耕文明的丰收喜悦,《五个民族》用歌舞绘就民族团结进步画卷,启辰幼儿园的童谣吟唱则在稚嫩心田播下爱国种子。这些源自生活、质朴真挚的表演,让村民从文化旁观者变为创造主体,使“村晚”成为承载乡愁、彰显自信的精神家园。正如村民所言:“如今我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推动创新融合,提升文化传承效能 发展河乡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一方面将培训成果直接转化为乡村文艺实践,鼓励学员将各民族舞蹈元素融入日常节庆展演;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教育”模式,在幼儿园教授民族歌舞,构建代际传承新路径。同时注重活动内涵提升,在节目编排中有机融入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使古老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命力。这种创新实践既保持了文化的民族根基,又赋予其时代价值,形成“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深化文化惠民,凝聚乡村治理合力 将文化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是发展河乡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通过文艺培训与展演活动,有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文艺骨干既是文化传播者,又成为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他们将党的惠民政策融入哈尼族传统民歌的悠扬韵律,把民族团结、邻里和睦的理念注入灵动舞步,在载歌载舞中传递党的声音,在弦歌不辍中化解邻里心结。这种“文化+治理”模式,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世界,更构建起邻里守望、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氛围,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 发展河乡将持续深化“培训+展演+传承”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深入挖掘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文化品牌项目,让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乡村建设中绽放新光彩,为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贡献文化力量。
|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一线看发展 | 澜沧木戛:小小刺竹笋 铺就生态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