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拉祜资讯 |
|
澜沧:以村规民约为纽带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来源:澜沧县融媒体中心、东河乡 张进 孙花、东回镇 石芮 时间:2025-10-27 阅读: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澜沧县东河乡河边村哈尼队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村规民约作为强化基层治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载体,深度融入组织建设、矛盾调处、产业发展、环境美化与文明培育等各个环节。通过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该村成功打造出既彰显地域特色又富有治理效能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多项工作获得上级肯定,赢得群众广泛认可。 强化组织引领,凝聚团结奋进合力 哈尼队着力推动村规民约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构建起“村两委+党员骨干+村民代表+乡贤能人”的高效执行体系。充分运用“村民夜话”“火塘议事会”等贴近群众的协商形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使村规民约的制定与修订过程,成为统一思想、深化认同、巩固团结的过程。突出党员干部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践行村规民约。此外,吸纳乡贤、致富能手等组成监督小组,形成“制定同参与、执行有合力、监督促公平”的良性运行机制,显著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凝聚人心的能力。
培育文明新风,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哈尼队以村规民约为重要抓手,大力破除恶俗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明确规定“婚丧喜庆简办”具体要求,反对铺张浪费、高额彩礼,限定宴席规模、彩礼及礼金额度,有效减轻群众人情负担,推动形成健康节俭的社会风气。建立健全“道德激励机制”,对不履行赡养义务、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由乡贤、党员等进行劝导和约束。同时,将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写入村规民约,约定常态化举办民族节庆活动,组织青少年学习非遗技艺,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连接情感、增进认同、维系团结的重要精神纽带。如今,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治理,孝亲敬老、邻里守望、文明和谐蔚然成风,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日益坚实。
推动产业发展,共享共同富裕成果 紧扣本地特色资源,哈尼队在村规民约中创造性加入“产业发展与互助条款”内容。产业发展方面,明确生产技术标准与资源利用周期,引导村民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产组织方面,积极倡导建立农忙“互助组”,鼓励劳动力富足家庭主动结对帮扶缺劳户,协力完成关键生产环节,保障产业稳健发展,确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产业发展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更在协作劳动中深化了村民间的兄弟情谊,形成了“产业共兴、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生动局面,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促进和谐稳定,共建平安幸福家园 针对村内常见的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哈尼队在村规民约中细化了《矛盾纠纷分级调处机制》。一般性矛盾由村民小组长第一时间介入调处;情况较复杂的,则由乡贤与党员联合组成调解小组,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化解纷争、促进和谐;重大疑难矛盾则启动“村‘两委’+乡级职能部门”联动调处机制,以村规民约为基准,依法依规、倾情入理地解决问题,有效促进了村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共建美丽家园,提升幸福生活品质 哈尼队将村规民约与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紧密结合,弘扬“爱寨护家”的优良传统。全面落实门前责任制,明确禁止乱堆乱放、乱排污水等行为,引导村民自觉维护庭院及公共区域整洁。将村寨主干道、公共活动场所等划定为党员、村民代表的“责任管护区”,强化共建共管共享意识。定期组织“全民清洁日”等集体劳动,激发村民“主人翁”精神。特别强调对古树名木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共同守护生态文化与历史记忆。今日的哈尼队,村容整洁、环境宜人,已成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和谐共生的美丽幸福家园。 |
| 上一篇: 一线看发展 | 澜沧竹塘:一水两用促增收 生态循环焕新篇 下一篇: 澜沧县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