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拉祜资讯 通知公告 视频新闻 党建之窗 文化旅游 综合栏目 专题栏目 热点转载
 
首页 >> 拉祜资讯
 
一线看发展 | 澜沧竹塘:一水两用促增收 生态循环焕新篇

来源:澜沧县融媒体中心、竹塘乡 李粉红 时间:2025-10-28 阅读:

澜沧县竹塘乡地属山区、半山区,日光足、雨量好,传统上以水稻种植为主。然而,长期以来单一的生产模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为破解这一困境,竹塘乡自2024年起积极探索“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生态高效”的综合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一、科学规划 创新模式转型

澜沧县竹塘乡立足资源禀赋,经过充分调研,确定发展“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率先在120亩示范基地开展试验示范。创新采用“一季优质稻、一批生态虾”的轮作模式,形成“春投虾苗、夏收成虾、秋割稻米、冬育虾种”的循环生产体系。水稻栽插完毕后投放虾苗,水稻为虾提供氧气和栖息环境,虾的排泄物成为水稻的天然有机肥,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模式既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又提升稻米和虾的品质,真正实现绿色生态种植。

图片

二、技术支撑 智慧管理赋能

依托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普洱市渔业发展中心、澜沧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竹塘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科技”力量,构建“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驻村工作队+家庭农场”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组建技术专班,推行政策解读+田间教学+病虫害预警全链条服务。采用“一田种养,一水两用”的农田耕种和养殖结合的新模式,力争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收、粮虾共赢,把建设和保护良好生态、打造“稻虾米”知名农产品品牌作为富民强乡目标。

图片

三、效益显著 农民增收致富

“稻虾共生”模式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相比单纯种植水稻,亩产值增长数倍。据测算,水稻每亩产量300-500公斤,由于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稻米品质提升,价格高于普通大米;澳洲淡水龙虾每亩可产虾60-80公斤,按照市场价格每公斤140元计算,仅龙虾一项亩产值就达8400-11200元;每亩综合产值可达1.1-1.5万元,是单一水稻种植效益的5-7倍。这一模式还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示范基地常年雇用6名当地村民,村民既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又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图片

四、产业融合 链条延伸发展

澜沧县竹塘乡不仅注重种养环节,还积极推进稻虾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二产加工提升、一产种养融合”的产业新格局。深挖农耕文化资源,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出“春季赏油菜、夏季尝龙虾、秋季品稻香”农旅品牌,让游客体验“下田抓虾”、“竹竿钓虾”的乐趣。

图片

五、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引领

“稻虾共生”模式不仅带来经济效益,还产生显著生态效益。水稻田里养殖澳洲淡水龙虾,澳洲淡水龙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加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叶片含氮量,提高水稻成穗率。澳洲淡水龙虾的排泄物是稻谷的天然肥料,产出的稻谷品质高、无公害。同时,稻谷为澳洲淡水龙虾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还可以为澳洲淡水龙虾遮阴、避害,养养出的澳洲淡水龙虾个大、味美、卖相好。两者互依互补,形成了生态绿色种养模式,不仅可以大幅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促进土地生态恢复,真正实现了生态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综合效益。

下一步,澜沧县竹塘乡将以绿色、生态、优质为核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稻虾品牌,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全面提升稻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澜沧:以村规民约为纽带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